留学生落户上海有什么硬性要求?快来看看吧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咨询
(留学生落户上海有什么硬性要求?快来看看吧)
01、回国后首份工作地必须在上海
回国后不能在外地工作。
很多留学生回国后首份工作地不在上海,这样是不可以落户的。
外地工作判断的标准就是异地有无缴纳社保和个税,如果有就不可以办理落户了。
02、待业时间不超过2年
政策规定的留学生待业期为最多2年。
指落户待业时间不超过2年,而不是说回国2年内必须要办理落户申请手续。
03、注意证件的有效期
1、营业执照
申办公司单位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证件剩余有效期应在6个月以上。
2、身份证申办人的身份证(包括随迁配偶身份证)剩余有效期应在6个月以上。
3、户口本申办人在申办期间提供的户口本登记日期(包括随迁人员)需要距申请日期是在5年以内。
04、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留学生本人如果违反了计划生育相关政策是不可以办理落户申请的。
哪些算违反计划生育:未婚先孕、超规生育。
计划生育是针对留学生本人的,很多人会搞混这个情况。
举例:
小A是父母违反生育生的第三个孩子,现在A同学回国想办理落户上海符合条件吗?
答案是符合,小A同学是可以办理上海落户的。
05、档案问题
高中档案封存后,直至你被国内大学录取,档案便会被转到你的大学进行存档。
如果高中毕业后就出国学习,一种情况是档案转到社区或其他可存档的机构,另一种就是在原高中存放,直到你留学回来去调档。当然,有些高中会把档案直接交到学生本人保管。
还有一种比较糟糕的情况就是,高中的学校在你离校多年后丢失了你的档案。
这时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式进行补办档案:1、在原户籍所在地人才中心补建档案2、在出国前最后就读学校补建档案
06、异地社保
1、你是在出国前有异地工作缴纳社保个税的情况,是没有影响的。
2、毕业回国后在异地工作的留学生,缴纳了异地社保个税,那么你是无法申请上海落户了。同样的,外地在上海的分公司,需要以分公司的名义进行社保和个税的缴纳。
07、申请单位
申请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
不管你签约的是上海的总公司还是分公司,注册资金都需要100万以上(含100万)
如果是分公司的话,总公司需要出具人事授权书原件。
如果你在上海的外企公司工作,同样满足100万人民币即可。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推荐文章
- 上海留学生到哪里办理国外文凭学历认证
- 马来西亚亚洲城市大学博士学位班学位授予程序是什么样的?
- 从零教你落户上海丨社保个税专题
- 2022年上海落户激励政策,四种方式快速落户上海
- 上海落户经典被拒案例分析,这些坑一定要避免
- 居转户7年变5年!五大新城政策落地,直线拉低上海落户门槛
- 我,俄罗斯姑娘,放弃优越条件,18岁到中国留学,打算留在这里
- 《落户上海全指南》领取ing,这本落户攻略你一定不能错过
- 应届生想出国留学,档案户口和组织关系应何去何从?
- 最新政策实施!这些留学生可直接落户上海
- 疫情背景下,留学生们的现状很真实,回国就业却陷入“贬值”窘境
- 留学生毕业回国,历史性的归途
热门文章
- 留学生办理深圳户口有哪些选择,流程是什么
- 深圳积分入户有大变?2021入户深圳,你还有多少机会?
- 2022深圳积分入户公司申报
- 深圳人才引进新政:高校应届生落户秒批 零费用零排队
- 深圳积分入户代理不忘初心坚定信心
- 2022深圳积分入户新政流程
- 刚刚!这个城市提高落户门槛!大专生只能积分落户
- 你应该掌握的2020年深圳积分入户差2分方法!
- 深圳集体户户籍制度
- 深圳医保档次更改 深圳医保档次更改步骤攻略
- 2018年深圳市随迁入户条件办理指南,这些你都清楚吗?
- 2022深圳应届生落户政策
最新文档
- 美国55所大学确诊!疫情下留学生回国的最新签证政策
- 120积分与上海户口有什么区别?
- 留学生毕业回国后多久能赚够一百万?
- 澳洲留学十大不可不说的福利
- 留学生可直接落户北上广?各一线城市留学生“归国落户”政策汇总
- 留学生归国就业,选择哪个海归求职机构靠谱专业点?
- 日本专门学校回国做学历认证一定要注意
- 各地引进海外人才都有哪些“高招”(上)
- 疫情期间,落户预审最快只需1天就通过
- 留学生落户上海有什么硬性要求?快来看看吧
- 99%的留学生都不知道的事!毕业回国后可以享受的优待!附申请攻略!
- 彻底告别窗口服务模式!教育部:留学回国办理就业落户将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