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落户的留学生,疫情之下何去何从?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咨询
(想落户的留学生,疫情之下何去何从?)
最近,疫情在国外愈演愈烈。
看着逐步走高的确诊数字,哪怕航班天价、需要辗转多地,不少留学生还是订购了回家的机票。
希望不论如何都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和家人相伴。
但是,这却并不是所有留学生的选择。
·有的人认为“公共交通可能会加大感染率”;
·也有的人不希望给家人增添更多麻烦……
而还有一部分留学生坚持在国外的原因,则是“落户”。
不得不说,近几年来国家针对鼓励留学生回国就业、创业而制定的各种优惠政策,一直是影响留学生们毕业选择的一大原因。
其中最让留学生们感兴趣的优惠政策之一,就是落户。
相信大家都懂在大城市顺利落户的好处,毕竟那是很多人兢兢业业数十年的目标。
以北京为例,更大的工作机会、平台与经验暂且不谈,仅仅是市民福利就有很多:
购买保障性住房,让人省去商品房竞价的烦恼;子女入读公立学校,免除了跨区择校带来的麻烦;以及享受更多优惠的医疗政策……
那么既然有了政策加持,作为留学生,很多人其实在出国前就已经计算好了自己的回国时间,也为满足落户北京的要求而作出了许多努力。
比如很多人从出国第一年,就开始找北京企业的远程实习;
再比如有的人一直不回国,只为了满足“365天”的条件……
没错,在政策要求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出国留学一年以上”。
它指的其实是从课程开始日起,至课程结束后拿到毕业证前的首次回国,之间必须有365天的时间,且期间要除去假期回国的时间。
而如果临时回国,就势必会影响到“365天”的条件,让自己的许多努力白费。
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即便疫情肆虐,还是有很多留学生由于考虑到毕业后的落户问题,选择坚持留在国外了。
当然,除了“365天”,想要落户北京,还有很多硬性要求需要留学生们满足。
海归落户北京:
1.申请人工作单位必须在留学生服务中心立户,并提供留学生落户北京相应指标;
2.在国内高校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人员,在国外学成后回国工作的;或者出国前已经办理解除公职手续的留学回国人员;
3.在国外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含硕士);
4.出国留学一年以上(具体参照护照出入境时间,累计境外停留时间要满365天);
5.学业结束回国两年内就业并提出申请。
6.在京用人单位已经依法与留学回国人员建立劳动人事关系,签订一年期以上(含一年)的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和留学回国人员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缴纳社会保险费。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推荐文章
- 为什么2021留学生落户上海更简单了?
- 留学生落户上海,学历越高落户越容易?
- 未出国全程上网课的留学生不能享免税购车政策?海关总署回应
- 「创业服务」上海创业落户政策汇总,涉及居转户、引进人才落户、留学生落户三个方面
- 记录作为一个销售岗位,如何通过7+职称顺利落户
- 重要通知!留学落户自助经办系统域名调整了
- 没有社保号的外国留学生不可申请“真实身份”ID
- 想跳过高考、读个国际全日制本科的同学看过来
- 留学生上海落户被退回,这些坑你踩了吗?
- 上海落户新政!七类留学生不能落户上海,这两种人很多
- 2020年快速落户上海攻略!
- 上海交大毕业生留学人数降幅21%,宇宙的尽头到底是不是体制内?
热门文章
- 深圳积分入户地选择
- 深圳积分入户10000,落户深圳有补贴么
- 毕业生入户深圳需要体检吗
- 深圳研究生人才引进
- 毕业生入户流程,一般迁户口需要什么
- 深圳医保档次可以变更吗?
- 集体户口迁出的流程是什么?集体户口有什么优缺点?
- 2020深圳市积分入户怎么办理
- 外地户口的购房要求有所提高
- 深圳积分入户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 佛山最新人才入户政策,你是佛山需要的人才吗?
- 深圳集体户转户口
最新文档
- 美国55所大学确诊!疫情下留学生回国的最新签证政策
- 120积分与上海户口有什么区别?
- 留学生毕业回国后多久能赚够一百万?
- 澳洲留学十大不可不说的福利
- 留学生可直接落户北上广?各一线城市留学生“归国落户”政策汇总
- 留学生归国就业,选择哪个海归求职机构靠谱专业点?
- 日本专门学校回国做学历认证一定要注意
- 各地引进海外人才都有哪些“高招”(上)
- 疫情期间,落户预审最快只需1天就通过
- 留学生落户上海有什么硬性要求?快来看看吧
- 99%的留学生都不知道的事!毕业回国后可以享受的优待!附申请攻略!
- 彻底告别窗口服务模式!教育部:留学回国办理就业落户将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