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外籍华人博士可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多赢之举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咨询
(评论丨外籍华人博士可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多赢之举)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
外籍华人博士满足哪些条件可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近日,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消息,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2019年8月1日实施的12项移民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具有博士学位、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外籍华人,可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其外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同申请。该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无地域限制。
外籍华人博士可申请中国“绿卡”,此前已在京沪等地试点。比如,北京中关村多年前就先行先试外籍人才直申中国“绿卡”政策;而上海推出的“聚英计划”也规定,具有博士学位的外籍华人可申请永久居留身份证。
“一卡在手,走遍神州。”申请到中国“绿卡”后,那些外籍人士在中国境内办理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税收和社会保险、诉讼等事务都能更加便捷,这对他们生活工作等大有裨益。
为外籍华人博士敞开大门有何“玄机”?其实并不像个别网友想象得那么复杂。原因想必有二:一是回应外籍华人的正当诉求;二是招揽人才、引进人才。“国家移民管理局成立以来,积极服务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为吸引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工作居留提供便利政策支持。”这话说得很清楚,换言之,门槛降低,条件精简,将进一步吸引一大批外籍华人到中国施展才华。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既重视人才自主培养,也重视引进人才,“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一大批国际高端人才进入中国。
让更多的外籍华人博士到中国找到用武之地,这是多赢。有网友说那些“水货博士”进入中国怎么办?显然这误读了政策。相关政策有一项要求:“博士学位证书,国外高校毕业的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外籍华人博士可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相信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需要更多国际人才,一个自信而开放的中国也为国际人才提供宽广舞台。在这方热土上,将涌进越来越多的全球化精英,他们在与新时代同行中,将更精彩地实现人生价值。
特约评论员王石川
编辑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
(下载,)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推荐文章
- 英国留学没毕业,回国就业学历认证怎么办
- 留学前国内的档案该如何处理?
- 香港留学太香了,还能快速落户北上广深
- 英国成全球首个批准Omicron疫苗的国家驻英使馆送留学生包机回国
- 中国留学生在德国,接种新冠疫苗全攻略
- “留学花费百万,回国工资五千”:2022年,海归变成了“小丑”
- 明年起,留学生将不能通过毕业证明信办理学历认证
- 红色电影故事(39):表现“留学人员”思想改造的《走向新中国》
-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暂不认证跨境远程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
- 上海向浦东新区下放落户审批权率先落地
- 爱丁堡大学留学回国可以在上海落户吗?
- 留学生毕业回国后的相关政策
热门文章
- 深中市居住证最新办理指南,非深户家长请收好!
- 2021年深圳中考录取线继续不同!四大高中非深圳户籍高几分合理?
- 深圳应届生入户需要体检吗(附深圳2019应届毕业生接收指南)
- 深圳入户第一步,如何选择落户情形?
- 2018年入深户系统即将开放满足这些条件即可入户,超生也不是事!
- 深圳公租房最详细申请指南
- 深圳新增这几类人才引进“秒批”,20多万人将受惠
- 积分入户体检不合格怎么办
- 留学生深圳买房
- 深圳怎么积分入户,随子女入深户的条件和流程
- 单亲未婚生子怎么上户口
- 2022入深圳户口政策_积分入户个人办理所需材料,个人办理积分入户材料发布时间:2022-01-14 02:46:35
最新文档
- 美国55所大学确诊!疫情下留学生回国的最新签证政策
- 120积分与上海户口有什么区别?
- 留学生毕业回国后多久能赚够一百万?
- 澳洲留学十大不可不说的福利
- 留学生可直接落户北上广?各一线城市留学生“归国落户”政策汇总
- 留学生归国就业,选择哪个海归求职机构靠谱专业点?
- 日本专门学校回国做学历认证一定要注意
- 各地引进海外人才都有哪些“高招”(上)
- 疫情期间,落户预审最快只需1天就通过
- 留学生落户上海有什么硬性要求?快来看看吧
- 99%的留学生都不知道的事!毕业回国后可以享受的优待!附申请攻略!
- 彻底告别窗口服务模式!教育部:留学回国办理就业落户将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