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落户上海的6种方式!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咨询
(2020年落户上海的6种方式!)
2020年外地户口可以落户上海的方式:
1、上海居住证转常住户口政策
2、创新创业、投资、企业人才落户政策
3、重点、三高、紧缺型《人才引进》直接落户上海政策
4、《留学生落户上海》政策
5、应届毕业生72分落户上海政策
6、夫妻投靠落户政策
上海落户方式1:居转户
以下条件需要同时具备:
1、持《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
2、持证期间按规定参加上海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社保)。
3、持证期间依法在上海市缴纳所得税。
4、在上海市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
5、无违反国家及上海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
上海落户方式2:非沪籍应届生落户
这种落户方式是为非上海户籍的上海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制定的。
应届毕业生可以根据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发布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进行评分,达到标准分72分即可在上海落户。
需要注意的是,应届生打分落户只针对应届毕业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申请,错过了就不能再申请了。
上海落户方式3:投靠落户
投靠类落户主有三类,分别是夫妻投靠、子女投靠、老人投靠。
上海落户方式4:引进人才落户
引进人才落户方式适合在上海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的用人单位引进上海市紧缺急需的国内优秀人才。
据《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上海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中这11类引进人才可直接申办上海市常住户口。
引进人才已婚的,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同时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上海落户方式5:创新创业、投资、企业人才落户
此类落户方式适合的人群有创业人才、、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企业家等。
上海落户方式6:留学生落户
留学生落户上海适用对象:
1、获得国外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含)以上的人
2、在国内获得大学本科(含)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修一年(含)以上的访问学者或进修人员
3、直接来上海工作,异地无社保缴纳记录。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推荐文章
- 2022最顶尖大学排名榜出炉!海外博士直接申请永居?
- 留学已“懵圈”,回国人员证明与国外学历认证都需要办理吗?
- 留学生就业新变局:“海归优先”职位减少,大厂吸引力明显下降
- 日本缩短入境隔离期,放宽国费留学生入境!过年回国需注意…
- 海归就业不仅只有“北上广深”选择更多元
- 可以用高中成绩通向澳洲名校本科
- 谈谈办理出国留学如何选择中介机构
- 留学生注意!疫情期间全程在国内上网课,回国将不能进行学历认证
- 上海启动留学人员创业大赛,设4个海外赛区
- 上海落户:总结2022年上海所有的落户方式!速看
- 海外QS100 >国内985/211?留学生回国就业更吃香?更具优势?
- 疫情提前回国天数不够能不能落户?
热门文章
- 如何申请办理深户,深圳积分入户培训机构
- 不一样的深圳入户积分哪些证书可以加分
- 留学加拿大(去加拿大留学,一年大概要花费多少人民币)
- 入户深圳要多少积分,入深户蕞新政策
- 2022年深圳应届生落户流程和材料(深圳应届毕业生入户条件)
- 深圳市人才引进呈报表(调干)条形码自动扫描-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doc
- 深圳集体户口有用吗?和个体户口有什么区别?
- 2021年积分入户深圳新政策(深圳市积分入户条件2021年政策)
- 深圳积分入户分值一览表
- 深圳积分入户,已满100分,请问流程
- 无锡人才引进落户最新情报(持续更新)
- 新闻推荐:深圳龙岗积分入户分数怎么算今日报价一览表(3556更新)
最新文档
- 美国55所大学确诊!疫情下留学生回国的最新签证政策
- 120积分与上海户口有什么区别?
- 留学生毕业回国后多久能赚够一百万?
- 澳洲留学十大不可不说的福利
- 留学生可直接落户北上广?各一线城市留学生“归国落户”政策汇总
- 留学生归国就业,选择哪个海归求职机构靠谱专业点?
- 日本专门学校回国做学历认证一定要注意
- 各地引进海外人才都有哪些“高招”(上)
- 疫情期间,落户预审最快只需1天就通过
- 留学生落户上海有什么硬性要求?快来看看吧
- 99%的留学生都不知道的事!毕业回国后可以享受的优待!附申请攻略!
- 彻底告别窗口服务模式!教育部:留学回国办理就业落户将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