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无缘985 熬到博士也没戏?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咨询
(本科无缘985 熬到博士也没戏?)
本科出身,越发重要
图/图虫创意
9月,一年一度的“保研季”。
已有名校正式官宣,将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推免比例,保研越发成为名校读研的主流途径。
同时,越来越多名校推行博士“申请-考核”制,扩大直博和硕博连读比例,开展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的长周期贯通培养。
简单说,本科没考上985名校,硕士难上。本硕普通高校,博士申请名校也难。就像不少考研党吐槽的:当年高考没考好,一路兵败如山倒。
今年的考研时间已于日前公布,但对数百万考研党而言,并不算好的消息接踵而至。
保研率持续上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袁直曾建议,要增加“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比例。
在考研大幕拉开前,保研早一步提上日程。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985名校日前已宣布,2022年将进一步扩大推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
在省市层面,上海、安徽正式官宣,将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推免比例。
上海市三部门8月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上海市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上海市将努力提高本科生推免比例。教育部、安徽省7月公布《推动结构优化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共同行动方案》,提出安徽省将适度扩大硕士生推免名额。
当前,985名校保研率正朝着“破五”局面推进。清华大学2020年保研率达56.2%,北京大学为54.73%,均超过50%。武汉大学2017年接收推免生数量占比49.91%,2018年占比50.00%,2019年增加至52.85%,超过半数。
同时,985名校保研趋向“近亲繁殖”。中山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中,95.5%来自“双一流”高校。北京大学2019年接收推免生中,本科来自“双一流”高校的占比达94.8%。
反观普通高校,要么是个位数的推免比例,要么没有推免资格。截至目前,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一共366所。全国有3005所高等学校,87.82%的高校没有推免资格。
大部分的本科生无缘推免,即使本科期间成绩优异。而985名校持续上升的保研率,不断挤压着考研大军的名校梦空间。
不过,清华大学教授金兼斌指出,不能因此否定研究生推免改革的意义。
至少基于经验,推免选拔机制还是有效和成功的,能够挑到有良好学术素养和潜质、或有特色的优秀学生。这种选拔方式由于更多依赖大学几年总体的累积表现,选拔方式更加可靠。
本硕博贯通培养
硕士期间少有机会,熬到博士也不见得有戏。
2020年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对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定位,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
日前上海市《关于加快新时代上海市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扩大直博比例。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今年明确表示,优秀本科生攻博夏令营是经济学院选拔攻博生的唯一渠道。
所谓直博,是优秀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开展长周期贯通培养,本着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育机制,精准遴选科研“好苗子”。本科出身如何,无疑越发重要。
当然,本硕博贯通培养存在争议。对“本研一体”的学子而言,从本科到博士的贯通培养,尤其是在本校读博,未必是很好的路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指出,本硕博在不同高校学习的经历具备学缘异质性,1068名在新中国接受全部或部分高等教育、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院士中,具备学缘异质性的院士共864名,占比超过80%。
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申请读博阶段,目前高校主要实行三种方式:直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
博士招生实行“申请-考核”制,始于2007年,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率先尝试。如今,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均已开始推行“申请-考核”制。伴随着名校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取消统一入学考试。
梁挺福指出,对出身名校的应届毕业生而言,三种途径均可行。对于非名校应届生,尤其是母校没有博士点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申请-考核的方式读博,这无疑增加了难度。
与一考逆袭的统一入学考试不同,“申请-考核”制下,部分名校会对申请者的毕业院校或所在学科的位次作出要求,比如本科毕业于985、211高校,比如学科评估B档及以上学科。
考研党直面未来
三个月后,数百万考研党将奔赴考场,专硕在等着他们。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增加,从2016年的177万人增至2021年的377万人。招生也在同步增长,8月教育部网站公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研究生招生比上年增加19万人,增长超过20%。
2020年研究生扩招19万人,就是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7月26日,教育部官网发布2020年学位授权审核公示结果,在新增1500多个硕士点中,专硕点占比高达70%以上。
在日前上海市《关于加快新时代上海市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亦指出优先支持扩大专业学位招生。
我国从2009年起开始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到2017年专硕招生人数首次超过学硕,成为研究生教育主体。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到2025年将专硕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
然而,即便是专硕,一些名校的全日制也只青睐推免生。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不再招收统考生。西安交通大学2021年会计硕士,全日制只招收推免生。中国政法大学2021年各专业,接收推免生招生计划全部为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
考研党若笃定985名校,需要直面现实。在学术型硕士、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名校将更多的名额给予推免生,统考生要在专业型硕士、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实现抱负。
学硕>专硕>非全日制,简单勾勒出硕士圈地位鄙视链。
专硕学费高昂,法律硕士1-2万元/年,会计硕士整个培养周期达到13-23万元。伴随扩招,高校无法提供宿舍的问题也日益显著。未来,随着专硕规模扩张,学制延长为3年或成常态。
非全日制则在就业市场里长期遭歧视,以至于2020年教育部和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文件,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拒绝用人单位的招聘歧视。
留给考研党的机会不多,留待考研党直面的问题却不少。研究生教育该如何保障他们的未来?
梁挺福认为,专硕学费相比学硕而言,的确是高昂的,但最终的就业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的今天,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多样化,大力发展专硕的目的,在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对于将来毕业生的就业也是极大的保障。
针对非全日制的就业歧视是存在的,一方面是由于用人单位对今天的非全日制存在认知误区,另一方面也在启示培养单位,加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非全日制在形式上“半工半读”,并不是全日制的“压缩饼干”。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推荐文章
- 毕业直接落户!硕士研究生享受10万补贴
- 专科生可以考本科!22专升本报名时间最新汇总
- 金山2022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聘39人!面试报名截止时间→
- 2022年海归落户就业是否会被应届生挤走?
- 引进应届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资质可以申报啦!
- 2022艺考生考上这些大学,毕业就有机会拿一线城市户口
- 名校在读博士做骑手维持生活,苦读8年没毕业,是导师的原因吗
- 公务员招录“大户”竟是这几所高校!上海近30所高校历年应届生就业数据大盘点
- 上外“一带一路”留学预备项目
- 高校鄙视链又出新品种:没考个双一流,将来落户大城市都困难
- 围观|上海应届生薪酬过4000:“租房就顿时活不下去了”
- 上海今年高校毕业生22.7万人,截至5月6日去向落实率36.47%
热门文章
- 留学落户深圳硕士补贴入户14位地址编码是什么
- 非全日制本科落户深圳2019深圳毕业生入户秒批
- 关于深户子女随迁条件2020的信息
- 揭密!深圳积分入户可以自己办理这些信息很重要!
- 2021年深圳积分入户,哪些职称证书是能加分?
- 非深户在深圳参加中考,考上一所高中难度多大?真的很难为孩子!
- 入户深圳调令和户口不一致积分入户开通了
- 深圳户籍积分落户
- 深圳积分落户新政:完全放开学历要求 2017年10000个指标
- 深圳户口办理快速入户深圳积分政策攻略大全
- 交通银行2022年秋招之软件研发方向招新,应届生可报
- 深圳人才引进入深申办条件
最新文档
- 高校毕业生 稳岗稳就业一揽子政策请查收
- “抢人大战”下沉,这些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机遇会在哪里?
- 好消息!中国中铁招聘条件公布,年薪15万,2022届毕业生有福了
- (上海战疫录)最高补贴300万元 上海出台两项稳就业补贴政策
- 2022年静安区高校毕业生暨“暖心活动”专场招聘会
- 研究生都去哪了?用数据带你看研究生毕业去向
- 本科上“双非”,考研能上985大学吗?可能性有,但要做到3件事
- 上海中考报名条件有哪些?本市户籍和非本市户籍有区别吗?
- 这些补贴与高校毕业生有关,你了解吗?
- 20城抢人才,呼市抛出半价买房优惠绣球!
- 博士去当城管,高学历不值钱了?
- 非沪籍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标准分今年仍为72分,今日起开始受理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