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泓院长:引进人才,上海的步子可以迈得再大一点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咨询
(汪泓院长:引进人才,上海的步子可以迈得再大一点)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上海也将迎来自己的“十四五”规划实施期。近日发布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人才是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的第一资源……要让更多优秀青年人才选择上海、扎根上海、书写梦想、成就事业。”上海如何引才、聚才、留才?近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她认为,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上海市引进人才的步子可以迈得再大一点。要让人才感受到上海的热情和温度,他们才会和城市共同发展进步,共享美好生活。
中国历来重视人才建设。
2018年5月,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开幕会上强调:“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创新呼唤人才,创新需要人才,创新创造人才。上海正在积极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实现从内向型工商业城市向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转变,从全国改革开放“后卫”向排头兵和先行者的角色转变,这些都离不开人才的不断集聚和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
当前,中央制定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上海也已明确“十四五”主要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要实现这些宏伟目标,我认为关键还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等教育系统与政策共同发力。
我对教育事业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
自高校毕业后,我就留校任教,经历三十年的讲台生涯,从讲师一路成长为高校校长。在宝山工作期间,我仍然十分重视教育,从未停止过带教研究生的工作。现在,我又回归到教育界。在多年的工作经历中,我愈发认识到,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的确到了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阶段。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对于人才的评价,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唯名校、唯学历、唯论文的思路,而是“以用为本”,从实际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工作绩效、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作综合考量。就高等教育系统的改革而言,我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主动对接科技前沿,紧跟科技发展趋势,积极开拓跨学科教育前沿阵地,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跨学科知识融合创新,适应企业管理的成长性需求,为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贡献才智。
与一些技术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稍显薄弱,一部分原因是大批优秀的学生去了海外。如何为中国的科创事业和关键技术领域培养和引进更多人才,是需要加以重视的问题。我认为,要把重点放在对领军人物和青年人才的选拔上,设立青年基金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同时,技术应用层面的奖励也要跟上。
其次,要进一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高校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要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一些学科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非常重要。这一模式成功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然后进入企业进行具体应用。
例如轨道交通这样迅猛发展的产业,从1990年代发展到现在,中国的轨道交通成为了世界第一。如果高校在轨道交通的运营、通信、工程等方面不与企业合作,学生根本学不到真本领。还有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制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有时企业比高校科研进步更快,高等院校如果想为企业的发展培养人才,就必须和企业合作。
我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任职时,要求应用学科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必须参加产业合作项目,并在大四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毕业论文也需要在企业里完成,实行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制,帮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领域。在这方面,医学类院校做得最好,因为它有实习期和带教内容,可以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同时接受教育。
高校系统如果想要实现这种校企合作的联动培养模式,需要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例如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我们有丰富的校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学生感受到了学校不断给予的支持,毕业后也愿意为学校提供企业合作的资源,从而形成互助模式。我们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也为我们培养人才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最后,要立足和贴近区域市场的优势,充分发挥高校的职能和特色,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旺盛的人才需求。“十四五”时期,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等国家重要区域战略是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关键突破点。上海市也提出了“五个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的任务要求,高等院校要充分把握机遇,履行使命,实现发展。
在研究制定中欧的“十四五”战略规划过程中,我和同事们一起研究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可总结为三点。
一是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当前地缘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给国内高等院校的国际化进程带来了新挑战。同时,受新冠疫情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影响,企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和培训的支付能力及意愿出现下行。
二是同业竞争较为激烈。国内高等院校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国际一流商学院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彼此在师资、生源、员工等多方面形成竞争关系。一批互联网教育机构、咨询公司、企业家交流平台也纷纷进入管理教育培训市场,从而形成直接或间接的冲击。
三是应对技术冲击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前,数字化学习、融合式学习和知识更新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高等教育尤其是商学院教育的传统供给难以匹配新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高等院校需要不断提高数字化能力,增强国际化师资力量。对中欧而言,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来应对:
一是利用“技术+数据”双引擎建立“科技+教育”的数字化生态体系。未来五年,学院将构建持续增长的数字化能力,做好以用户为核心的数字化营销策略,增强抗风险的能力,提高竞争优势。
二是加强硬件建设,建设实体演播室和虚拟演播室,建立课件制作平台和播放平台,使用直播和点播技术,为学生提供同步或异步的学习环境;使用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来加强学生和界面、学生和教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体验,实现情景化、沉浸式的教学和学习。
中欧“实境课堂”走进校友企业蒙草
三是不断拓展国内“实境教学”基地。立足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宗旨,在海外“实境教学”基地暂时无法投入使用的情况下,深入挖掘“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拓展国内行业领头羊企业、跨国企业总部等作为学院的“实境教学”基地,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性,以更好地培养适应全球化、能够承担全球治理重任的高端人才。
四是打造一支一流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未来,中欧将引进更多国际一流的教授师资以及在研究领域独树一帜的领军人才,多策并举,多种形式探索,完善教授师资梯队建设。除在全球范围内招聘新教授入职之外,我们还会尽可能扩大兼职教授、访问教授体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教授师资需求,为学院更好地实现国际化发展提供核心资源支撑。
近现代以来,上海吸引了大量海内外各阶层人士前来工作、学习和生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职业层出不穷,我们对人才的认定标准也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树立“海纳百川”的人才环境,体现了上海广博的胸怀和立足世界的雄心。
尤其是近几年,上海一直在探索优化多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出台了很多新举措。今年9月23日,《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正式发布,上海四大高校——交大、复旦、同济、华师大——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上海;11月30日,上海发布了留学回国人员落户上海新政。这些措施都能有效扩大上海市的人才储备,将人才引到上海,留在上海。
中欧拥有一支世界一流的教授队伍,都是高层次人才,我们协助符合条件的新入职教授申请“上海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平均每年都有引进教授成功入选。今年中欧教授还参与了“上海领军人才”和“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开发计划”的申请,他们为上海实现重点发展战略目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当然,上海作为一个成熟的城市,做事情比较讲规矩。其实,我们的步子可以迈得再大一点,力度可以再大一点。
例如,我们的税收政策是否可以继续优化?中欧的教授来自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师资占比近60%。我最近也向有关方面建议,对于引进的优秀领军人才,现在的政策是三年免税,但是如果我们希望能在三年后继续把这些人才留住,三年的免税政策是不是时间太短了?或者,高层次人才取得突出成绩之后,是不是有可能为其延长免税政策的享用年限?
另外,在毕业生落户政策上,上海虽然有所行动,但目前落户政策只限于少数几所重点大学,我认为口子还可以开得更大一些,原则上,未来可以考虑对本科及以上的毕业生逐步放开这一政策,只要用人单位同意即可落户,不必仅限于几所985高校。
现在各地方人才竞争激烈,上海要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必须以引才、聚才、留才、用才为价值导向,高校也要与各类人才政策紧密结合,联动实施,才能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用。
同时,还需不断提升城市服务质量,优化人才服务和培养的平台,为人才创新创业、安家落户等提供优惠条件,让人才感受到上海的热情和温度,才能和城市共同发展进步,共享美好生活。
汪泓教授获上海交通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学位,曾在复旦大学从事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是国家二级教授;2013-2020年任上海宝山区委书记,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共上海市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共上海市第十、十一、十二、十四届人大代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汪泓教授长期担任教育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目前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学者、曙光学者和曙光跟踪学者;兼任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主任。2020年9月起,汪泓教授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
来源|澎湃新闻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推荐文章
- 河北唐山:正研究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纳入人才补贴享受范围
- 应届毕业生能落户了,同一学校往届生为啥不能?上海人大代表呼吁放宽限制缩短落户年限
- 外省市考评的职称,上海认可吗?需要复核吗?对落户有什么帮助?
- 985本科211硕士,海归博士,月薪只有8000元,这是真的吗
- 公示≠上海户口,户口迁移至上海后,注意别忘了你的人事档案
- 人才引进落户702人大名单公示中!
- 叮,您收到一份上海市外籍人才引进情况问卷→
- 即将来上海交大读书的樊振东已落户上海
- 留学生归国落户干货 , 上海留学生落户最新指南
- 出国后档案和社保怎么办?
- 子女随迁落户上海条件,继子女怎样就可以落户上海
- 办理更便捷!上海人才引进落户全面实现“一网通办”
热门文章
- 2021年深圳积分入户,深户随迁入户条件
- 深户积分入户计算怎么积分办理深户流程
- 申领居住证,宁波有大变化
- 应届生深圳调户口流程
- 深圳人才引进必须落户吗趋势如何?这份报告带你全面了解
- 深圳留学生落户政策2020,留学生怎么入户深圳?
- 深圳入户入哪个区影响很大吗(2022深圳户口申请条件官网)
- 应届毕业生入深圳户口
- 深圳积分入户咨询服务周到
- 2021年深圳积分入户申请入口申请落户步骤
- 杭州人才居住证的作用,办理条件以及申请材料介绍
- 深圳独生子女父母随迁入户难?那是你没有学会这些技巧
最新文档
- 人才引进6天办结!首个长宁受理的留学生落户上海!
- 四川女子在上海打拼多年,再过几个月就可以落户,因为这个举动被取消资格
- 直接落户,上海再放大招!这些人不用评分!此前还有大消息
- 劳务派遣员工拿到上海户口有多难,劳务派遣的落户通道有哪些?
- 官方规定!上海居转户、留学落户、上海人才引进社保缴纳须知
- 落户上海难题:调档核档怎么办理,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买共有产权房的要求是什么?能用来落户上海吗?
- 留学生错过了归国落户上海怎么办?
- 办理上海人才引进,申请常住户口怎么办?你要知道的全在这里
- 投资100亿!新大学全球招校长;上海面向全球招募5000多博士后
- 人才引进的方式办理上海落户实录
- 创新,创业,投资人才落户上海须知